对于穿戴下肢假肢的截肢者来说,被紧紧包在假肢接受腔内的残肢,由于随时遭受着压力和磨擦,再加上温度、湿度的变化,尤其是承重部位,如坐骨结节、髌韧带以及内收肌腱部等处的皮肤,特别容易发生异常。这一情况,当接受腔的适配不良时易发生。还有,平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碰伤残肢。残肢一旦受到伤损,便会严重影响假肢的穿用。因此,截肢者日常一定要注意残肢的护理。
1.保持残肢清洁
和清洁接受腔一样,每天晚上睡前要仔细清洗并擦干残肢(不宜早晨进行)。同时注意检查残肢有无伤痕或变色部位。残肢袜套至少要每天清洗一次,出汗多时更要勤换。
2.注意接受腔的适配
对小腿接受腔的髌韧带承重部位,应特别注意皮肤颜色的变化和有无疼痛感。如果发现明显疼痛并伴有皮肤异常发红,应立即修理接受腔,否则会造成该部位皮肤受伤。在大腿吸着式接受腔的下端如果留有间隙,往往会造成残肢末端的皮肤变硬、发黑。只有使残肢全面接触接受腔,才会改变皮肤的这一状况。
3.注意残肢的粘连性瘢痕
像小腿残肢那样皮肤紧贴骨骼时,如果瘢痕粘连在骨骼上,会造成皮肤无法移动。这种瘢痕极易擦伤,而且伤后很难治愈。对此,应特别注意接受腔的适配和软衬套所用的材料。但有时为保证皮肤的移动性,也需做成形术和皮肤移植术。
4.残肢有伤时应停止使用假肢
在使用下肢假肢经常承重的情况下,残肢的伤口是很难愈合的,常会使伤口逐渐加大并造成感染,从而导致长时间不能穿用假肢。因此,对小伤也要认真处理,及时治愈。在治疗残肢伤口期间,要指导患者下决心不穿用假肢,并对接受腔不适配的部分加以修整,以防止伤口再度复发。另外,当发现残肢皮肤发生湿疹、水泡、囊肿、白癬、皮炎以及残端变色、浮肿等异常时,应及时对症治疗,以防感染。
5.注意残肢套的材质及厚度
残肢袜套最好采用棉制品,化纤的针织品易使皮肤发炎。与残肢接触的残肢套,其针织网眼要细,有一定的光滑度。在细薄的残肢套上再套一层厚的残肢套,便不容易磨伤残肢。对于小腿的残肢套,这里介绍一种方法:可以利用底部加厚的棉毛运动袜,将袜子翻过来穿用,使袜底加厚部位恰好垫在小腿残肢的承重部位,有较好的缓冲性,是一种很好的残肢套。
6.注意鞋后跟的高度
下肢假肢的对线与截肢者穿用的鞋的后跟高度有直接关系。如果穿用与制作假肢时设计的鞋跟高度不同的鞋,就会造成假肢对线的不合适。曾有这样的例子,制作的假肢本来是按3cm高的鞋跟进行对线的,但由于患者日后长年穿用平底鞋,结果导致了膝反屈。因此,在制作假肢时一定要问清患者经常穿用鞋的跟高,在交付患者使时要嘱咐患者不要随意换穿跟高不同的鞋。如果确需更换鞋跟高度,必须对假肢重新进行对线调整。当假肢使用的是普通单轴脚时,如果患者穿的鞋跟高度变化不太大,可以通过调换假脚前缓冲垫和后缓冲胶簧的厚度来调整假肢的对线。当然,如果采用踵高可调式假脚就更方便了。
7.体重变化
使用现代下肢假肢时应保持体重变化不大(一般不超过3kg),以保证残肢与接受腔的精确吻合。当由某些原因不穿假肢时,应经常用弹性绷带包扎残肢,以保证残肢体积稳定。